《单片机创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单片机创新设计
MCU Innovative Design
学 分:1.5
总 学 时:32 (其中: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16 )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适用对象:本二及本三理工类学生
一、实验课性质和任务
性质:独立设课。
任务:1、自行拟定创新性设计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学生选题的深浅程度,力求让题目全面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题目难度适中。
2、根据题目内容,搜集、整理、组合相关资料,完成给定题目的的理论方案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3、利用C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编写单片机应用程序。
4、对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与参数调整。
5、硬件的设计,安装,以及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的制作。
6、进行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并根据调试情况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修改。教师在学生调试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纠正,保证学生课程中应尽量加大学生亲手实践的力度。
7、完成相关数据的处理与设计论文的编写,参加分组答辩。
8、在课程结束后向指导教师提交电子产品的实物和总结报告
二、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学时 |
实验要求 |
实验 类型 |
每组 人数 |
1 |
SPCE061A硬件结构介绍 |
2 |
必修 |
演示性 |
1 |
2 |
SPCE061A指令系统 |
3 |
必修 |
演示性 |
1 |
3 |
IDE工具介绍及SPCE061A编程基础 |
3 |
必修 |
验证性 |
1 |
4 |
语音实验 |
4 |
必修 |
验证性 |
1 |
5 |
软件编程 |
8 |
必修 |
设计性 |
1 |
6 |
硬件设计 |
8 |
必修 |
设计性 |
1 |
7 |
检测、调试、总装、交验 |
4 |
必修 |
综合性 |
1 |
三、实验课基本要求、重点、难点
通过单片机创新设计课程,学生在实验技能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
1、通过进行创新型思维及技法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习惯。
2、初步学会运用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较好的独立查阅、搜索电子手册与相关网页的能力。
4、培养独立完成课题方案设计、仿真,以及完成实验并撰写论文的能力。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和软件。
5、在老师指导下独立选题,进行综合性创新设计,完成一件具有一定创新特色的电子作品,该作品需要包括创新性方案设计、论文或报告、产品使用手册、电路或结构图、模型作品或实物。
四、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
1.清华同方商用台式电脑
2.凌阳061A实验箱
3.凌阳061A实验套件
五、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教 材:《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教程》罗亚非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参考书:1.《电子系统设计》马建国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凌阳单片机在大学生电子竞赛中的应用》 凌阳科技大学计划编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六、实验课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是对实验过程的完整总结,包括选题、相关的程序、硬件连接图、系统框图以及实验的最终结果。
2.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合作、交流和创造性,考核采用结构评分的方式,总分为100分。
学生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10%
该部分成绩包括课程期间的学习态度、日常考勤情况、实验室纪律遵守情况、文明礼貌的习惯。
2、题目难度与可行性20%
该部分成绩主要根据选定题目所涵盖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进行统一评分,起评分为10分,每个知识点增加2分,加满即止。教师应全面考察学生在选题时是否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前期工作准备是否充分。
3、系统软件编写情况10%
4、系统硬件设计10%
5、系统整体调试过程与调试结果40%
调试过程分为10分,教师在学生调试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调试习惯是否正确,有无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出现。系统的调试结果起评分为10分,完成每个知识(调试)点加3分,具有特色的电路设计每处加5分,加满至30分即止。
6、课程总结完成情况与分组答辩情况10%